宁铮似乎知道是他带队,铁了心地要置他于死地,临时调来的兵没有十万也有八万,乌泱泱半山都是,光羽箭队就带了三个有余。
宁怀瑾这些日子以来天天在前线跟这些人打交道,各处守军的底都摸得差不多了,略一看人数就知道宁铮这是挖空了周遭几座城,单等着来这阴他。
这次为了速战速决,宁怀瑾带出来的兵只有两万,更别说山坳这种地形本就复杂难辨,敌人在暗他们在明,打起来必定吃亏。
是以宁怀瑾压根未曾犹豫,当机立断便要撤,只可惜冤家路窄,此次带兵出来围他的不是别人,正是先前在他手里吃过大亏的冯源。这位新将失了桐柏县后,日子大概不太好过,这次仇人见面分外眼红,压根是拼着自己的精锐不要,也要拖住宁怀瑾。
硬碰硬显然不太现实,若是要硬冲,恐怕还没等冲出围堵,宁怀瑾身边这点兵马就得一个也不剩。
何况,宁怀瑾又决计不能被俘,否则先不说阵前失了主帅是否会动摇军心,就单说他若是落在宁铮手里,宁衍那边的日子可就绝不会好过了。
于是宁怀瑾咬了咬牙,干脆下令前队变后队,非但没有向信阳方向撤退,反而往反方向突围过去。
冯源本以为宁怀瑾会拼死回城,所以将大部分兵力都拦在他的去路之上,却没成想他掉头回去自寻死路,一时间调度不及,居然还真被他冲出了个口子。
宁怀瑾为人谨慎,带兵也一样,出门前早把周遭百里的舆图都在脑子过了一遍,
金寨县附近地势多样,但大多是平原和河水这样不善于藏身和撤退的地形,恐怕若真跑出去,不出两百里便得被冯源追上。
可若不跑,便只剩下死战到底和束手就擒两条路。
宁怀瑾哪条也不能选,他头一次在战场上被敌人追得这样狼狈不堪,前后都再无退路,只能咬牙令全军弃了马匹和不必要的辎重,带着剩余的兵士就近上了山。
好在现下已经开了春,山上草木丰盈,山林掩映之间也好藏人。加之九华山地势颇陡,又多以岩峰危崖为主,峰峦叠嶂间,寻常的兵士一时半会也很难追上来。
是以虽然冯源也令手下的兵士弃马上山,但到底这九华山高耸如云,道路崎岖,想从里搜出区区几千个人来,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到的。
但到底冯源不死心,他先前在宁怀瑾手里吃了大亏,回去后便被宁铮痛骂一顿,降了军阶,发配去守一些弹丸小城。这次宁怀瑾正撞进他的守境,他自认为是苍天有眼,正怀着满腔的恨意想要报仇,现在看不见宁怀瑾的尸首,哪能就此罢休,干脆令人就地安营扎寨,要令人搜山。
直躲到今日,宁怀瑾手里就只堪堪剩下了三千精锐,还大多都带着伤,个顶个狼狈不堪。
宁怀瑾自己也没好到那去,突围时他也受了伤,一处伤在腰侧,一处伤在后肩,皆是锋利的箭伤,这几天只匆匆裹了,时不时都在渗血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