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了八月份后,周海正不时的要到山上看一看,终于在距离开学的前一周,周海正宣布有些黄芪已经落完了种,可以采挖了!
在天还带着几颗星星的时候,周海正和刘玉凤就早早起床做准备——周海正负责喂猪喂鸡,并给它们多加了可以吃到中午的食料;刘玉凤负责做早饭,并连同一家人的午饭也做出来。
在薄雾濛濛中,一家人锁好门,兴冲冲的带齐刘玉凤早已准备好的工具,依然赶着借来的小毛驴车出了家门。因为不是农忙季,这么早还没什么人往山上去,所以一路上只有小毛驴四蹄的嘚嗒、嘚嗒声和车辙发出的咯吱声。
周筱偎在刘玉凤的怀里,还显的睡意朦胧,周天却显得精神十足。
“小小和哥哥在家玩儿多好,非要跟着一起来,要起这么个大早能不困才怪!”刘玉凤搂着周筱心疼的嗔怪着。
“你看她一副小大人的样子,从前两天就开始惦记着,非要上山帮着找药材,你要不让她来还不定怎么闹别扭呢,来就来吧,来一次后可能下次她自己就不想再来了,让周天带着点她就行!”周海正想让女儿能多睡一会儿,一边赶车一边和刘玉凤小声的交谈着。
周海正特意选的是离村和村里的田地较远的南面的山坡,也是他前面多次考察过的地方,这边的黄芪长得相对的也比较密集。将毛驴安置在山脚下一个青草比较茂盛的地方,便带领着一家人,拿着工具直奔目的地。
很快发现可以采挖的黄芪,刘玉凤手执工具,一刻也不耽误,马上开挖。周天、周筱先被周海正指点了一番,就去先找一部分能挖的,然后由周天先用小锄头在旁边挖一点土做上记号,等到周海正或刘玉凤每挖出一棵,周天和周筱就负责把挖出来的土填回去,并把它踩实。由于周海正要求所选的黄芪都是生长了两三年的,大的几乎已经长到有一米长,所以挖一棵所用的时间并不短。而每挖到一棵大的,周天和周筱都会跑过来惊呼一下。
因为这个地方称之为“山”的其实不过是一些高高低低丘陵,山上没什么石头,土质也比较松软,周海正和刘玉凤都正当年,挖起来还比较容易,加上一家人配合默契,刚到中午时分,挖了就得有七八十棵的样子。
为了节省时间和避免被村里人看见,刘玉凤把午饭也带到了山上。她在前一天晚上破例蒸了玉米面夹白面两掺的馒头,把它们装在一个干净的布袋里,外面再用一个小棉被裹起来。八月底的天,早晚气温已经低起来,这样包裹着,馒头还有那么一丝热气儿。焖的扁豆装在一个铝制的饭盒里,是和馒头一起包在被子里的,另外还带了一暖瓶的开水。
各自用刘玉凤带的另外一个大白桶里的水简单的冲了冲手,刘玉凤把一条麻袋铺在地上,把吃的都放在上面,一家人围坐开来,就着白开水,吃得津津有味。
“这就是实实在在的野炊呀,天高、云淡、风轻,迎着暖阳,呼吸着最清新的空气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幸福又温暖!当然,如果忽略周天的一张花猫脸的话!”周筱在心里感叹着,却又觉得自己有些煞风景。
毕竟还是一副小孩子的身体,午饭一过,周筱就已经困的睁不开眼睛,被刘玉凤安排和周天一道在车厢上睡了一觉,醒来大概已是下午三点多钟的样子,周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在了身边。因为车是放在山脚下的,一抬头就能看见周海正他们所在的位置,周筱揉了揉眼睛,又觉得神清气爽。
傍晚选择在天擦黑时才回来,把挖到的黄芪都抖干净土,装到大麻袋里,足足装了有两麻袋。麻袋上面覆盖上一层周天扯来的猪草,遇到村里的人很容易就搪塞过去。
一到家,刘玉凤就先忙着做饭,周海正赶紧喂已经饿得嗷嗷叫的猪鸡。简单吃过晚饭,周海正就开始一边给家人讲解并作着示范怎样清理黄芪:“要趁着黄芪还新鲜,用刀切去芦头,修去须根。要等它晒至半干,再堆放上一到两天,使其回潮,然后再摊开晾晒……如此需要反复晾晒几次,直到完全干了为止,再将根理顺理直,扎成小捆就可以了!”
↑返回顶部↑